私募行業及所投企業受疫情影響明顯
但形勢逐步好轉未來可期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
協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證監會的工作要求, 兩次號召基金行業發揮機構平臺及資源優勢,在向疫區捐款 捐物、加大抗疫防疫企業投資力度的同時,積極引導支持所
投企業捐款捐物、復工復產。與此同時,協會多措并舉為私 募基金行業提供登記備案便利服務條件、減免部分機構會費。 目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社會
運行逐步趨于正常,疫情影響也逐步顯現,協會組織私募機 構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了新冠疫情對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 金行業及所投企業影響的專題調研,相關情況具體如下:
一、 調研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通過協會資產管理綜合報送系統(簡稱 AMBERS 系統)面向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簡稱管理人)發送,共計收到有效調查問卷數量 347 份。選擇“展業時間/成立時間在2011年以后”選項的管理人為 223家,占比93.09%;選擇“管理凈資產規模為 10 億元以下”選項的管理人為 276家,占比79.54%。按照行業慣例每年收取 2% 的管理費用,如不考慮收益分成等其他收入,反饋有效問卷的管理人主營業務收入約小于2,000萬元。因此,反饋有效問卷、參加調研的管理人呈現中小企業的特點。
圖1 管理人成立時間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圖2 管理人凈資產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二、 受疫情影響募資難度加大
自疫情發生以來,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代表的地區,普遍執行較為嚴格的人口流動管控措施。由于管理人的募資訪談、路演等活動無法通過線上形式替代,從而導致募資難度加大。此外,管理人普遍認為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投資者的出資意愿普遍不高,而2020年有募資計劃的管理人占比卻高達80.4%??傮w而言,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管理人運營成本增加,或將減少本年度營收金額。
從分層數據來看,管理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管理人為15家,其中,有募資計劃的管理人數量占比為70.33%,與全體樣本數據較為一致。選擇沒有募資計劃的管理人,理由為2019年已成功募集新基金,按照總體計劃安排,將在2年后開啟新一輪募資計劃。
圖3 2020年是否有募資計劃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三、受疫情影響的投資業務情況
(一)投資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
管理人普遍認為疫情對投資節奏具有較大影響,選擇“時長周期在3至6個月內與將超過6個月以上12個月以內”選項的管理人總共為242家,占比69.74%。其主要原因,一是基于疫情影響下的悲觀經濟預期,投資決策將更加謹慎、投資節奏放緩;二是募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可投資金減少,存量資金使用更加謹慎;三是無法開展項目考察、盡調、合同談判等需要與投資標的當面洽談的業務,導致新的投資業務停滯。
圖4 新冠疫情對投資節奏的影響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圖5 新冠疫情對投資業務的影響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二)新的投資機遇應運而生
管理人對在疫情期間發揮重要抗疫防疫作用的生物制藥、醫療器械、醫學檢測領域加大了關注力度,選擇這些領域的管理人分別為182家、180家、146家;以提供線上替代線下化作業方案為代表的云辦公、在線教育、電商消費、醫療SaaS系統也受到了管理人的廣泛關注,選擇這些領域的管理人數量分別為129家、124家、93家、78家。值得注意的是,關注新材料/新能源為代表的科技創新領域的管理人為188家,充分體現了投資機構對于該領域的發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的預期。
根據協會AMBERS系統數據,截至5月11日,協會總計備案27只抗疫基金,其中,股權類基金18只,創投類基金9只。認繳總規模115.39億元;實繳總規模29.84億元。截至5月11日,私募股權及創投基金投資抗疫防疫(含醫療醫藥)類企業在投項目92個、在投金額408.02億元,成為支持抗疫防疫類企業加大生產投入、疫苗研發重要支持力量。根據行業機構報送數據不完全統計,疫情以來私募股權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追加或新增投資抗疫防疫類企業11個、投資金額9.61億元。
圖6 新冠疫情后管理人關注領域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四、被投企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
(一)疫情對被投企業的影響及后續發展趨勢
管理人認為新冠疫情對被投企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一年之內,選擇“時長主要集中在3至6個月內與6至12個月內”選項的管理人總共為252家,共計占比72.62%。
從統計的樣本數據來看,新冠疫情對被投企業的影響在數量方面存在分化現象,選擇“受疫情影響的被投企業在所有被投企業中占比在50%以下”選項的管理人為208家,占比59.94%;選擇“受疫情影響的被投企業在所有投資企業中占比在80-100%區間”選項的管理人為77家,占比22.19%。77家管理人中,資管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機構為40家,占比為51.95%。因此,資管規模在1億元以下及所投企業受到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管理人比重略大。
從2020年一季度與3月經濟活動數據看來,供給端生產力恢復較快,作為經濟領先指標的發電量,3月同比增速也從1-2月的-8.2%明顯回升至-4.6%;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至-1.1%,比1-2月大幅縮窄12.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端開工率逐步回升,需求端消費預期持續明朗,疫情對于企業的影響將進一步減弱。
圖7 新冠疫情對被投企業影響的持續時間
數據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