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正式印發。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指導意見》,《中國電子報》聯合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推出“工業互聯網邁向新征程”專欄,邀請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平臺企業代表回顧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歷程、總結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成效,并深入分析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現狀,聚焦核心技術和產業科技發展趨勢,解析行業平臺賦能作用和發展方向。以下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的觀點。
當前,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創新與行業需求持續磨合適配,平臺落地模式從單點應用向綜合賦能演變升級。產業園區作為我國產業集聚的核心載體,是各地推動產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重要依托。推動“平臺+園區”融合發展,是打造區域數字經濟新高地的重要舉措,對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轉換區域經濟發展動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平臺+園區”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效,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初步顯現。
深刻認識“平臺+園區”的重要意義
“平臺+園區”成為工業互聯網平臺規模應用的新場景
推動“平臺+園區”發展有利于充分挖掘園區企業的共性需求,有效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規?;瘧玫男聢鼍?。從供給側看,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從概念框架走向落地深耕,部分領域已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制造業不同行業的異質性較為突出,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市場推廣中仍以項目制為主,平臺企業獲客成本較高,亟須尋找規?;茝V路徑。從應用側看,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聚的載體,內部企業大多具有相近的行業屬性,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痛點問題、典型場景和追求目標等方面共性較大,可以為工業互聯網平臺規?;占敖档蛡€性化適配成本,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平臺+園區”成為推進產業園區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作為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核心,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工業數據采集、模型算法沉淀、制造資源集聚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可通過在園區應用加速推進園區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打通設計、生產、流通、消費、服務等各環節,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數據采集和供需對接,全面賦能園區企業變革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和商業范式,加快園區整體生產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匯聚稅收、交通、產業等多維數據,能夠精準繪制產業圖譜和園區畫像,為安全監管、精準招商等提供決策輔助,助力園區管委會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平臺+園區”成為轉換區域經濟發展動能的新引擎
“平臺+園區”可以實現制造業資源橫向整合和社會化協同,助力各地方協同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一方面,通過人機物事的全面互聯,“平臺+園區”有利于充分調動地方優勢資源,加快培育并壯大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加速產業數字化進程。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在園區內的落地普及可帶動地方網絡基礎設施、技術應用和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展ICT產業發展的新藍海,加速地方數字產業化進程。
工作進展和成效
優供給,平臺賦能體系日益健全
一是平臺體系持續壯大。遴選出28家“雙跨”平臺,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連接工業設備總數達到7800萬臺套,“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平臺賦能體系初具規模。二是應用范圍不斷豐富。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領域不斷深化,應用場景加速向產業集聚區拓展,涌現出一批“平臺+園區”優質解決方案,相關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三是模式業態加速創新。園區企業基于平臺加速業務流程重組優化,持續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截至2021年年底,已開展網絡化協同的制造企業和服務型制造企業比例分別達到38.8%和29.6%。
拓應用,聚合增值效應持續釋放
截至目前,已遴選出15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產業集群”試點示范項目,涉及河北、江蘇、山東等9個省份,“平臺+園區”的聚合增值持續釋放。一方面,園區管委會通過平臺精準匯聚企業信息、輔助決策優化,通過數據支撐提升園區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例如,吳中經開區化工新材料科技產業園基于平臺實時掌握園區內企業生產、環保、應急管理等情況,有效提升了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另一方面,用戶企業基于平臺高效開展全方位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促創新,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涌現
在各方主體的積極探索下,目前業內已經探索形成了“平臺+園區”的三類典型發展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一是以基礎型服務為主的“打地基”模式?;谄脚_實時匯聚企業多維數據,支撐監測監管、精準治理和產業服務體系的協同優化。二是以行業服務為主的“加速器”模式。結合行業特征,以平臺為載體鏈接全行業資源,加快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例如,樹根互聯以數據驅動廣州家居集群上下游協作,構建家居產業鏈高效、協同發展。三是以專業服務為主的“金剛鉆”模式?;谄脚_開展專業解決方案的協同開發、集中采購和規模應用,助力企業提升細分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筑生態,協同發展氛圍初步形成
一是組織協同持續加強。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牽頭建立“平臺+園區”技術組,匯聚成員單位達到70多家,引導各類企業積極投入創新資源,共同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園區中的普及應用。二是標準體系加速完善。探索“平臺+園區”實施指南、應用評價、園區級平臺建設與評測等標準,提升“平臺+園區”融合發展步伐的深度和質量。三是發展氛圍日益濃厚。目前已成功舉辦“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賦能深度行唐山站、蕪湖站和蘇州站等專題活動,推動先進經驗的流動共享,暢通供需對接渠道,加快打造多方受益、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
下一步工作建議
強化統籌布局,持續增強工作合力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產業園區數字化改造。一是制定“平臺+園區”發展指南等相關文件,為各地開展“平臺+園區”創新實踐提供指引。二是推進“平臺+園區”相關標準建設,加快推動一批國家標準、團體標準立項。三是運營好“平臺+園區”技術組等載體,增強“平臺+園區”工作統籌力度。
開展揭榜掛帥,加快樹立典型標桿
加強試點示范遴選,強化標桿引領作用,加快打造“平臺+園區”發展高地。一是持續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等試點示范,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供給。二是探索“平臺+園區”試點,鼓勵園區積極運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創新應用模式。三是探索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數字化轉型提升試點,進一步提升重點產業聚集地的核心競爭力。
深化技術融合,提升供需對接效率
深挖園區數字化發展痛點,強化優質解決方案供給,打通供需對接渠道,塑造合作共贏的良好格局。一是打造園區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工具集,開展評估工作,洞察園區企業數字化發展共性痛點問題,助力政府精準施策。二是鼓勵平臺服務商與重點園區開展簽約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面向園區轉型升級的優質解決方案。三是建設“平臺+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打通各方主體溝通交流渠道,促進園區數字化方面的供需對接與落地合作。
聚焦生態構建,系統推進宣傳推廣
依托行業協會等載體,推動先進經驗交流和典型實踐推廣,打造多方參與、開放共享的產業發展生態。一是編制“平臺+園區”發展白皮書或案例集,通過實地調研,摸清“平臺+園區”發展底數,梳理分析平臺賦能園區推進路徑、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為后續政策制定提供支撐。二是開展系列“平臺+園區”賦能深度行活動,搭建廣泛交流的平臺,深化各方合作、強化工作合力,營造“平臺+園區”發展良好氛圍。